文博馆里的《河南日报》
文博馆里的《河南日报》
文博馆里的《河南日报》
编者按 :今年正值“两山论”提出(chū)20周年,作为老工业县域,大冶市(dàyěshì)始终以习近平生态(shēngtài)文明思想为指引,将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发展,既守住了生态底色,又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(de)绿色发展之(zhī)路,书写着“两山”实践新篇章。即日起,本网以鲜活的案例(ànlì)、详实的数据、动人的故事,带您一同见证大冶推动绿色发展的坚定步伐,解码县域绿色转型发展的成功密钥。
荆楚网(湖北日报网)讯(记者(jìzhě) 左乙辰 通讯员 张卫、陈帅)文明花又开,清香满铜都。小满时节,大冶山川青翠,万物(wànwù)丰盈,再次迎来万众瞩目的高光(gāoguāng)时刻。
从(cóng)矿冶名城到文明高地,从“创建达标”到“常态(chángtài)长效”,5月23日,大冶(dàyě)市蝉联全国(quánguó)文明城市,4个村镇、3个单位、1户家庭(jiātíng)分别获评全国文明村镇、全国文明单位、全国文明家庭。“金字招牌”的背后,是大冶深入践行“两山”理论,不断推动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。
生态修复(xiūfù),废弃矿区展新颜
“天地一洪炉,举世无双冶”。大冶因冶而名,因矿(yīnkuàng)而兴(érxīng),是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。然而,矿产资源是一把双刃剑,在发展城市、服务全国的(de)同时,也留下严重的生态创伤。
“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。”大冶(dàyě)城西3公里处,10多年前的大冶金湖生态园,生活垃圾、建筑垃圾、工业废渣漫山遍野,坟茔(fényíng)和壕沟举目可见(jǔmùkějiàn),满目疮痍。
“最高峰时,这里有2座矿山(kuàngshān)、8家冶炼厂(yěliànchǎng)、20余家选矿厂、10余座尾矿库。”金湖生态园管委会工作人员石香玲回忆,“这里简直(jiǎnzhí)昏天黑地,不可目视!”
转机(zhuǎnjī)始于(shǐyú)2014年。劲牌有限公司捐赠10亿元,启动了金湖生态园生态修复治理项目。10余年间,这处面积约6.4平方公里的土地发生(fāshēng)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这里先后种植了10万株乔木、9万平方米的(de)草坪,建起了5所驿站、13座亭台,还有专业运动场、儿童游乐园、消防(xiāofáng)科普馆……建成了市民交口称赞(jiāokǒuchēngzàn)的城市“后花园”。
从“生态痛点(tòngdiǎn)”到“治理样板”,大冶以创新实践交出(jiāochū)一份县域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高分答卷。
大冶乘势而上,实行“领导小组+指挥部”运行机制,全域严格落实在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(zhìlǐ)和土地复垦工作,全面推进(tuījìn)闭坑、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(huánjìngzhìlǐ)的生态修复治理工作。
金山(shān)店镇车桥村金桥生态园,从过去满目疮痍的(de)露天矿山,经过10余年的废弃工矿地复垦复绿,“废地”成功变“宝地”。如今,金桥生态园里游人如织,露营、采摘、度假、研学……游客徜徉在(zài)青山绿水之间,尽情享受大自然(dàzìrán)的美好。
从(cóng)大冶市金山店最大的工矿废弃地——柯家山铁矿(tiěkuàng)区(qū)建立起来的金桥生态园,依托绿色种植、养殖、旅游等产业,实现了从“千疮百孔”到鸟语花香的生态嬗变。
在武阳高速(gāosù)(大冶保安段)笔架山矿山生态治理修复工程(gōngchéng)现场(xiànchǎng),只见笔架山山体平缓、植被茂密、山花烂漫。经过修复治理,昔日“千疮百孔”的废弃矿山如今成为绿草茵茵的矿山公园。
数据显示(xiǎnshì),自(zì) 2008 年以来大冶市共修复开山塘口70个,治理面积 7500 亩,恢复林地 5300 亩、预留建设用地(yòngdì) 2200 亩。
治水提质,功在当代(gōngzàidāngdài),利在千秋(qiānqiū)。大冶通过“把脉问诊”查堵点、“治病用药”破难题,打出组合拳,深入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,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(jiànshè)。
从红星湖到(húdào)尹家湖,从大冶湖到保安湖,大冶打破传统(chuántǒng)行政区划(xíngzhèngqūhuà),以小流域为单元,推行“七网共融、五水共治”,国、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%,集中式饮用水(yǐnyòngshuǐ)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%,境内三大水系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。
“生态伤疤”销号清零生态修复不是终点,而是绿色发展的(de)起点。大冶积极开展“两山”基地建设,持续推进蓝天(lántiān)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精准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,探索出了一条(yītiáo)走“生态路”、打“山水牌”、吃“绿色饭”的“两山”实践(shíjiàn)转化路径。
产业转型,绿色经济(jīngjì)谱新篇
5月13日,在大冶姜桥制氢工厂3号厂房里,随着(suízhe)主控室(zhǔkòngshì)开关按下,电流嗡鸣声穿透,PEM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的金属外壳泛起幽蓝光泽,高纯度氢气从管道(guǎndào)中涌出。当天,姜桥制氢工厂实现常态化产氢,这标志着湖北省(húběishěng)首个国家级氢能项目“破土而出”。
该项目(xiàngmù)创新(chuàngxīn)(xīn)采用“电网供电+尾矿光伏”的复合供能模式,将69%的传统能源与31%的绿色能源科学配比,姜桥制氢厂的灯光照亮了新能源产业的新赛道,实现(shíxiàn)了既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,又实现了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的双重效益。
这种“变废为宝”的智慧,不只是(zhǐshì)能源结构的优化,也是发展思维(sīwéi)的深刻转变,更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生动诠释。
工业是(shì)大冶经济的根基和命脉。近年来(jìnniánlái),大冶坚持传统产业技改升级、新兴产业培育壮大、未来产业合理布局(hélǐbùjú),“三线并进”发展接续产业,加快新旧动能转换。
为了(wèile)摆脱对矿产资源的深度依赖,大冶不断探索长效保障机制(bǎozhàngjīzhì),通过(tōngguò)建立绿色发展指标体系、考评机制,运用现代科技和绿色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发展。
300元一吨的(de)原矿石,竟能摇身一变(yáoshēnyībiàn)价值(jiàzhí)每吨8000元?大冶市冯家山硅纤有限公司引进德国先进工艺和设备,与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新工艺,成功生产出超纯、超细、超长(chāocháng)纤维及高活性硅纤产品,性能卓越、绿色环保且达到国际顶尖水平,实现了从粗放型“卖(mài)资源”到精细化“卖产品”的转变。
在新冶特钢,其投资2.6亿余元,上新绿色(lǜsè)环保的超低(chāodī)排放改造项目,企业发展的“含金量”和“含绿量”不断提升。
在大冶尖峰水泥,通过采取矿山复垦复绿、“深度脱硝”技改升级(shēngjí)等措施,打造“绿色环保工厂”的企业名片(míngpiàn)。
如今,大冶的低碳采冶和(hé)绿色建材、高端装备制造、生命健康等产业(chǎnyè)蒸蒸日上,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、光电子信息、氢能(qīngnéng)等产业加速布局,创新驱动发展的势头也越来越强劲。
对接配套武汉“光芯屏端网”万亿(wànyì)产业集群,大冶链接丰富科创资源,承接优质产业转移,大力发展玻璃基板、显示模组(mózǔ)、显示终端和(hé)电子元器件等产业。
目前,大冶光电子信息产业企业(qǐyè)达56家,实现产值192亿元。“研发在(zài)武汉、制造在大冶,孵化在武汉、转化(zhuǎnhuà)在大冶,引才在武汉、用才在大冶”的产业格局成效显著。
数据显示,当地采矿业占工业总产值(zǒngchǎnzhí)从2001年最高(zuìgāo)的43.5%降到2024年的8.7%。
2024年,大冶(dàyě)工业(gōngyè)“成绩单”令人振奋: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4.65亿元(yìyuán),同比增长5.6%;完成工业增加值151.19亿元,增加值增速8%;完成工业投资171.88亿元。
经济(jīngjì)实力(shílì)是县域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。在你追我赶的竞争格局中,大冶不断“争先进位”:2024年GDP突破900亿元(yìyuán)大关,增速7.1%;赛迪百强县全国排名跃升至第55位。中国综合竞争力(jìngzhēnglì)百强县市、中郡县域经济全国百强排名均首次进入50强。
号角声声,催人奋进。眼下,大冶正在大力实施(shíshī)工业振兴,全力冲刺千亿县市、率先迈进全国(quánguó)县域经济五十强。
生态惠民,乡村(xiāngcūn)蝶变焕新貌
中国式现代化,民生为大(dà)。
良好的(de)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近年来,大冶(dàyě)持续推动开展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(以下简称“两山(liǎngshān)”基地)创建工作,2024年申报第八批“两山”基地建设。
聚焦生态(shēngtài)产业化,推动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,把修复成果转化为惠民富县的绿色引擎,为绿色发展提供(tígōng)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。
当科技特派员走进田间(tiánjiān)地头,当数字技术融入(róngrù)农业生产,科技创新正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动能。
在黄金湖畔的生态养殖基地,“黄金湖甲鱼”正游出富民强村的加速度。富渔生态农业(shēngtàinóngyè)公司牵头打造(dǎzào)的全产业链模式(móshì),实现从育苗到销售的全流程保障。
这种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的产业联合体模式,既破解了传统(chuántǒng)养殖的市场风险,又通过统一品牌运营提升产品(chǎnpǐn)附加值。
产业扎根乡土,群众共享发展果实。大冶特色(tèsè)甲鱼产业群已带动(dàidòng)周边2000余户农民增收,户均年收入增长超万元。
擦亮“山清水秀”的生态“颜值”,大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草工程系统治理,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打造(dǎzào)农村生态公园(gōngyuán),实施农村“厕所革命”,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和资源化(huà)利用体系,常态化开展村庄(cūnzhuāng)清洁行动,推进全域旅游发展……
如今,大冶市大气环境(dàqìhuánjìng)质量持续(chíxù)向好,空气优良率达(dá)到86.8%,为近四年最好水平。大冶历史(lìshǐ)遗留矿山治理率87.30%,整体治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,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2.1%,创建省级生态镇(街道)12个、乡镇镇区(zhènqū)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,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.77%……
金湖生态园、秀山矿山公园(gōngyuán)、金桥(jīnqiáo)生态园等一批生态公园和产业基地入选全国(quánguó)50家绿色矿业发展(fāzhǎn)示范区;小红绣私人订制、殷祖古建修缮复原等4家企业进入第五届“中国创翼”创业创新大赛湖北省选拔赛省级30强。
夜幕低垂,山水(shānshuǐ)之间的舞台灯光亮起,大型沉浸式水上漫游演出《桃花源里》在(zài)保安镇沼山村拉开帷幕。月色和星空化作天然幕布,游客(yóukè)乘船漫游其中,亲身感受世外桃源的独特魅力与原生态的农耕(nónggēng)生活、风土人情。
河水清清,碧波盈盈,万木(wànmù)葱茏,鸟语花香……近年来,大冶深挖文化与自然资源,依托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,探索(tànsuǒ)出了“农文旅(nóngwénlǚ)”“农林旅”“农商旅”“农水旅”等多种融合发展模式,构建起“可游可憩可体验”的乡村(xiāngcūn)旅游新格局,实现了“花常开、景常在、果常摘(zhāi)、客常来”的乡村旅游繁荣景象。
大冶生态优势正转化(zhuǎnhuà)为绿色发展动能,绿色产业更好地转化为真金白银。保安湖国家级湿地自然(zìrán)公园、龙凤山生态园、上冯九古奇村、雷山省级风景(fēngjǐng)名胜区、鄂王城生态文化园等生态旅游景区景点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,成为(chéngwéi)推动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。2024年(nián),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160万人次、综合收入71亿元。
优质粮油、精品果蔬、花卉苗木、生态渔业、健康畜牧五大(dà)农业基础产业,蔬菜、水果、茶叶、水产、中药材(zhōngyàocái)等5大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就业18万多人,大冶“双集中(jízhōng)”城镇化率超60%。
在青铜文明(wénmíng)与现代工业交织的鄂(è)东南大地,大冶正以 “两山”理论(lǐlùn)为笔,在 4000 年矿冶文明的厚重底色上,勾勒绿色发展的时代新篇。
如今,大冶正锚定 “聚力建支点(zhīdiǎn)、冲刺千亿市”目标,大力实施科创引领工业振兴(zhènxīng)、美丽大冶品质(pǐnzhì)提升、文化创新融合发展、城乡融合兴业富民(fùmín)、优化升级营商环境“五大攻坚”行动(xíngdòng),进一步抬高底板、补齐短板、拉长长板、锻造新板,让青铜古都在绿色转型中焕发新生机。

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